净利润增长率预增二倍 中工国际迈进改革创新深水区
恰逢跨过2020-2022年的国营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完美收官之时,中工国际(002051.SZ)拿出了一份不菲的成绩单。
2023年1月12日,中工国际公布2022年本年度年报披露时间。经集团公司财务部基本计算,企业预估报告期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5.04亿人民币–103.6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0%–20%;完成归母净利3.2亿人民币–3.5亿万元,同比增加13.30%–23.92%;扣非归母净利3.1亿人民币–3.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66.28% -235.00%;基本上每一股收益0.26元/股–0.28元/股。
中工国际2022年第四季度运营情况简报表明,企业全年度国际性工程业务新签订合同额总计为18.04亿美金,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流程起效合同价 16.51 亿美金。中国工程承包业务流程新签订合同额总计为25.30亿人民币,资询设计业务新签订合同额总计为23.13亿人民币,装备制造业业务流程新签订合同额总计为18亿。
前不久,国资公司在各级国资公司责任人会议中明确提出,2023年要求各地着力推进管理提升稳定增长,扎实抓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提升行动,策划执行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计划。
遭遇疫情过后世界经济有希望提升发展机遇,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规定,及其“十四五”业务转型行动之际,中工国际会如何行动?
海外工程标杆重新出发
既是我国“走向世界”战略先驱者,也是“一带一路”提倡的践行者,中工国际作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工程设计公司中的优质意味着,在五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创建了百余个“epc总承包”。
2022年,企业关键掌握RCEP起效和“一带一路”机会,取得成功研发了伊朗九区石油和天燃气中央处理设备新项目、圭亚那医院门诊群新项目、印度杰那拉塔堤坝工程项目、土尔其奥林匹克赛城新项目等各个规模较大、品质强的海外工程承包工程,且好几个新项目完成当初签订、当初起效,稳住企业国外工程承包业务基盘。
2023年正逢“一带一路”提倡明确提出10周年纪念,更具据媒体报道中国会选择在2023年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除此之外,据《“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22)》汇报,2023年“一带一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总指数进一步回暖。业内人士表示,伴随全世界经济回暖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性变缓等主观因素干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自然环境会逐步改进,基本建设要求也会逐渐释放出来。中工国际有希望奋勇争先,“二次创业”重新出发”。
中国市场迎拓展好时机
上年1-11月,在我国社零总额零售总额、出入口额度、房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提高分别是-0.1%、9.1%、-9.8%。与此同时在我国部分地区公布国家财政部已提早下发2023年新增加政府债务限额,比以往下发时长较早、债务限额比较宽。如福建2023年新增加重点债务限额933亿人民币较去年提高34.6%,浙江一季度将要发售1439亿信用额度,对比2022年提高35%。
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在我国交易、房地产和出入口带动经济主要表现仍然较差,基本建设预计在2023年再次担负经济稳增长“主心骨”的功效。
中国市场是中工国际“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里的“循环制”合理布局之一。在设计咨询行业,企业控股子公司中国中元为国内整体实力最强大的设计咨询企业之一,在医养结合工程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能源环境、物流工程等行业有着深厚技术水平。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控股子公司北接院是中国建筑工程机械领域综合性技术水平最强大的企业之一,客运索道业务流程多年以来在中国维持市场份额第一,前段时间货物运输脱挂架空索道取得成功当选中国工信部第七批加工制造业单项冠军商品名册;自动化物流仓储业务、环境保护起重设备业务流程均稳居市场领先队伍。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高景气度有希望持续,中工国际2023年将再遇市场拓展好时机。
将要迈进改革创新深水区
企业转型升级不但止乎业务流程方面的转型发展,更加深层次、更重要的是理念和传统文化的转型发展,及其人力资源局组织架构的变革。这也是中工国际老总王博当年在企业“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公布时谈到的转型发展核心理念。
中工国际做为“双百”示范点公司,在2022年国资公司“双百企业”改革创新工作成效评估中评为“出色”。据统计,中工国际将2023年界定为“改革创新年”,将在夯实早期改革成效的前提下,将改革创新从总部向各个分公司纵深推进和透过,把改革创新做为破译公司发展难点和解决矛盾的重要方式,进一步清除体制阻碍,充足激励员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力。
在公司治理结构阶段,企业将加强党的领导,理清基层党组织、股东会、管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责任界限,贯彻落实股东会对经理层的受权权力下放,提升分公司董事会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体制,夯实和推进管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和三项制度改革成效,加强刚性约束,严苛兑付绩效考核结果。探寻中长期激励对策,积极推动提升上市企业质量工作,推动公司内部与活力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
“变革并没有结束时,仅有完成时。改革创新继续前进!”应对中工国际的变革之路,王博充满着信心。
相关阅读:
本文经41sky股票入门网自动排版过滤系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