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市场前景:植物基食品大军又迎新玩家 行业有望迎快速增长

  人造肉市场前景:植物基食品大军又迎新玩家 行业有望迎快速增长

  喜茶今日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即日起首次推出由星期零植物基制成的未来肉芝士堡,并以大豆蛋白为原料,正式供应人造肉产品。

  疫情期间,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植物基产品,5月以来,先有双汇发展公告拟斥资7.3亿元收购六家公司股权,其中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专注植物蛋白领域;再有金字火腿高调邀请罗永浩带货金字火腿人造肉系列新品“金字植物腊肠”。湾仔码头也推出了一款植物肉水饺,并标榜这是“全球首款工业化生产冷冻预包装纯植物肉水饺”。

  此前,4月2日,拉面说推出首款人造肉拉面,当日2万份产品售罄;4月17日,棒约翰宣布将上市国内首款植物肉披萨,售价为79.9元/9英寸;4月20日,肯德基宣布将推出植培黄金鸡块,售价1.99元/5块;4月21日,星巴克宣布推出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单。

  人造肉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和少量膳食纤维等健康优势,也可减少肉制品带来的患病风险,但目前植物肉与动物肉的成本仍有较大差距。以猪肉为例,植物基的猪肉成本约为猪肉的2倍。

  天风证券指出,非洲猪瘟和疫情全球蔓延成为人造肉行业发展的契机,植物蛋白具有非常强的动物肉替代品作用。全球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加工近50%在中国,在海外疫情持续升温下,将有助于国内植物蛋白企业加速对海外公司的替代,提高市占率。

  目前植物肉在中国面对的最大阻力是渠道及认知度,伴随人造肉行业在零售和餐饮渠道的同步发力,天风证券认为植物肉的认知深度和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将是企业的长青关键,随着中国市场植物蛋白肉的技术提升渠道扩张、渗透率提高后,需立足于我国不同于国外的饮食文化,开发多元化的植物蛋白肉食品,使行业未来的发展更加多样性。

  中国素食产品历史悠久,潜在消费者规模大。据数字100的市场调研,现有消费者对植物肉食用后复购和推荐意愿很大。同时,预计到2030年,中国肉类产品的供给缺口将达到3800万吨以上,该不足部分可由人造肉来填补。若肉类缺口部分人造肉渗透率为10%,以目前国内人造肉售价约为56元/斤左右来看,估计2030年市场规模上千亿。天风证券认为,行业有望迎快速增长。

  

本文经41sky股票入门网自动排版过滤系统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41sky.com/pzgs/2020-05-23/29884.html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投资者应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